美军再炒出兵“保台”,内部却出现危机,中美差距已到危险线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4:08    点击次数:51

说白了,中美在亚太地区的海上博弈这几年是越来越激烈了。2025年的今天,美国海军因为老航母退役、新航母建造拖拖拉拉,实力明显有点跟不上趟儿。

而中国海军这边,第三艘航母“福建”号眼看着就要服役,第四艘也已经在造,速度快得让人咋舌。两边差距越拉越小,危险线都快到了。

与此同时,美国这边还有人老拿“出兵保台”说事儿,前海军陆战队司令大卫·伯杰就没少在这话题上放狠话,说什么中国2027年可能动手。这话听着挺吓人,但真假还得打个问号。

美军内部的麻烦事儿

美国海军一直靠航母舰队在全球耀武扬威,这没啥好说的。可这几年,麻烦事儿真不少。先说老航母吧,2025年5月,“尼米兹”号就要退役了。

这艘1975年服役的核动力航母,扛了大半个世纪,是美国海上霸权的一张王牌。但岁月不饶人,该退就得退。

美国法律规定,海军得保持11艘现役航母,才能撑住全球部署。可新航母造得太慢,接不上班,数量很可能暂时掉到10艘,这事儿可不小。

接替“尼米兹”号的是“约翰·肯尼迪”号(CVN-79),这艘福特级航母2015年开工,本来计划2024年7月交付,结果硬生生拖到了2025年底。

为啥?技术问题一大堆,尤其是电磁弹射器(EMALS),老出故障。供应链也卡脖子,零件送不到,工期一拖再拖。

就算2025年底交船,后面还有海试和训练,估计得2027年才能真用上。另一艘福特级航母“企业”号(CVN-80)更惨,2025年才刚拼到一半,预计2028年才能交付。

这还不算完,“艾森豪威尔”号和“卡尔·文森”号这些老家伙也快到年限了,未来几年陆续退役,美军高层都头疼,说航母数量短时间内真可能不够用。

美国海军协会早就算过账,11艘航母是底线,少了就没法覆盖全球。15年前,五角大楼就计划好用“肯尼迪”号顶“尼米兹”号的缺,可计划赶不上变化。

现在美媒都在喊,航母建设后继无力,2025年这危机算是彻底暴露了。你想想看,全球部署都靠这几艘船,少了谁顶得上?

中国海军突飞猛进

反过来看中国海军,那真是势头强劲。2025年5月,第三艘航母“福建”号(003型)正在做最后海试,这可是中国第一艘自己设计、带电磁弹射的航母,预计年底就能服役。

到时候,中国就有三艘现役航母了——“辽宁”号、“山东”号,再加上“福建”号。更牛的是,第四艘航母(004型)已经在造了。

大连造船厂那边,2024年5月的卫星照片就拍到舰体雏形,旁边还有歼-15和直-8的模型,传言说这艘船可能有四座电磁弹射器,甚至用核动力。

专家估计,2030年前就能下水,技术上直接对标美国的“福特”级。

这速度真不是盖的。2025年,中国三艘航母,美国11艘,但“尼米兹”号退役、“肯尼迪”号还没好,实际差距可能就剩7艘。

美国智库都警告了,中国要是保持这节奏,到2035年可能有五六艘航母,西太平洋的力量对比就彻底变天了。

说白了,中国海军这几年是开了挂,造船能力甩美国几条街,美国那边还老卡在技术瓶颈和预算问题上,差距拉得越来越近。

这时候,美国海军陆战队前司令大卫·伯杰就跳出来了。这老爷子1959年出生在特拉华州,1981年入伍,干了42年,伊拉克、阿富汗都去过。

2019年7月,他当上第38任海军陆战队司令,上任就喊着要把部队整得更现代化。他搞了个“2030部队设计”计划,想把海军陆战队变得更轻、更灵活,重点发展远程火力、无人机和海军配合。

具体怎么干?他把坦克和部分炮兵砍了,腾钱搞新装备。这计划听着挺前卫,但争议也不小。

#换个角度看世界#

有些老将不乐意了,比如前司令罗伯特·内勒,公开说这削弱了传统作战能力。2021年,退役军官还专门开了个会,几十号人觉得伯杰太激进,忽视了地面战争的复杂性。

伯杰不服,在国会听证会上硬刚,说中国海军涨得太快,美军不改不行。他还老提台湾问题,2022年在智库活动上放话,说中国可能2027年动手,得赶紧备战。

这话一出,媒体炸了锅,但中国外交部直接怼回去,说这是没证据的瞎猜,更多是美国给自己找理由。

伯杰干得也不顺。预算不够,供应链老掉链子,国内政治还扯后腿。2023年7月10日,他退役了,42年军旅生涯画上句号。

退下来后,他跑去智库接着写文章、做演讲,影响力没减。他的改革虽然没完全落地,但思路确实给美军指了条路。

中美海军这较量,不光是船多船少的比拼,更是战略眼光的博弈。伯杰的预言没成真,但他的改革思路还在影响美国。中国海军崛起是事实,美国咋应对是个大问题。